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24年我国年度数据增长总量达到了41.06ZB,增长了25%。与此同时,企业数据的开发利用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不过,企业数据跨主体交互的水平总体还不高,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数据资源供给等难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
4月29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表示,当前,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频共振。
为此,国家数据局将统筹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相结合,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确保“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到哪里。
二是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推动算力设施一体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确保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
三是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细化数据产权三权分置方案,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动跨主体、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协同复用融合新路径,不断丰富数据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的工具箱方法论,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行动,扎实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走深走实。
刘烈宏表示,为了做好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形成数据共享、价值共创、权责透明的产业创新动力,各级数据管理部门要深化认识、统筹谋划,肩负起培育者的职责,紧密服务企业、产业、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数据空间作为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培育数据产业、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关键抓手,制定培育方案,加大支持力度;产业联盟要做好服务,凝聚生态,发挥好联合体的作用,引导产业各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在场景打造、标准研制、价值挖掘等方面形成创新合力;数据空间运营方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扮演好践行者的角色,制定好数据空间权责透明的规则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方参与供数、用数的主动性,变“要我供”为“我要供”。
(来源: 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