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计划到2025年底数据交易额破15亿元
《行动计划》中,郑州明确以年为单位规划了发展路径——
到2024年底,数据交易额累计不低于5亿元,数据要素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到2025年底,数据交易额超15亿元,数据要素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经过3年改革探索,将郑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
“河南是粮仓,当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物理集中等手段,把郑州打造成一个数仓。”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郑钧午说。
郑钧午也谈到了建立数仓的重要性。他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数字经济构建在数字数据的基础上,没有数据,谈不上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化,“生产资料的主导权之争,可能就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关键点。”
郑州在数字经济上的目标,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郑州产业上的变革动力。
“对郑州而言,数据要素改革行动计划的落地,意味着这座城市正在积极拥抱数字经济的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从产业平台场景看郑州数字经济布局
郑州在数字经济这盘大棋上,早已落子。
从产业端来看,郑州的算力、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上均有龙头企业落户区域总部或进行项目布局。比如奇安信、360等,本土也有超聚变、众诚科技、山谷网安等有影响力的数字科技企业。
此外,郑州建成了全国第七个国家超算中心。2020年,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
从平台端看,2020年正式揭牌的中原科技城逐步走向成熟,集聚了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3)》显示,中原科技城综合排名首次闯入前20名。
从应用场景来看,“郑好融”“郑好办”等聚焦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的受众越来越广泛。根据“郑好融”上线一周年数据显示,“郑好融”平台注册用户84.3万家,全市每3家授信主体就有1家来自“郑好融”平台。“郑好办”上线3周年时,市民通过“郑好办”产生的线上办件量达588.4万件。
郑州数据资源丰富,数字经济规模接近6000亿元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从发展增速看,2022年河南数字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近5年来首次。
其中,郑州数字经济规模接近6000亿元,持续发挥强省会作用领跑全省。
在公共数据运营、数据应用场景探索等热门的领域,河南省各生态企业都进行了本地特色的实践化探索。
比如,2023年,河南省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对外发布,河南数据集团基于信创云打造的这一平台,作为全省公共数据运营的统一平台和服务中枢,提供数据治理、一级开发等服务能力。
“郑州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朱克力认为,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为郑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与物流支持。
在他看来,郑州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作为河南省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多地将对数字经济“下重注”,郑州如何保持优势
《武汉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组建武汉数据集团,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定数据要素标准体系”等目标。
《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工作目标,到2026年,挂牌交易数据产品不少于1000个,全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
可以预判,多地将对数字经济“下重注”。那么,具备先发优势的郑州,如何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数据要素对于产业能够发挥乘数效应,所以郑州通过数据要素落地能够壮大本地产业,提振本地经济。
“郑州有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未来要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他表示,郑州可以从数据应用入手,创造一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产业应用,并将这些产业应用作为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案例推荐给郑州本地企业。
朱克力认为,郑州培育本土数字企业非常重要。尽管引进龙头企业可带来短期效益,但长期来看,只有培育出本土有影响力的数字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告诉记者,本土企业更了解当地市场与环境,更能适应和引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因此,郑州应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培育本土数字企业。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