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日电 (记者 龙敏)4月29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承办,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数字中国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生态高峰论坛”在福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生态融合发展”,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行业领袖等300余位嘉宾,30多家全国各省市区数据局、数据运营主体单位,围绕数据要素流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话数字中国发展新路径。
当前,数据要素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正深刻重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随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深水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流通治理体系、激发要素乘数效应,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在此背景下,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正加速形成"规则护航、市场主导、技术筑基、场景突破"的协同发展生态。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致辞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是市场配置数据资源的重要载体,需通过共识规则和治理框架建立安全透明的共享生态。她强调,政府应在保障隐私与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要素由市场主导流通,并呼吁探索多元数据空间模式,如行业联盟、头部平台主导等,释放数据价值。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破解数据“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痛点的关键路径,需深化协同,以人工智能生态激发数据动能。他指出,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应发挥标杆作用,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强调,可信数据空间需在技术保障、多元数据治理、高价值场景开发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呼吁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实现“双向驱动”,通过智能算法提升数据治理效率,推动社会治理和产业逻辑革新。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江指出,产业互联网可信数据空间可依托区块链构建跨主体互信机制,通过AI大模型实现数据要素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创新。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罡教授认为,通过构建“数据要素+大模型”融合生态,可有效打通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私域数据壁垒,畅通科技-产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速数据驱动型科研范式变革。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数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方案,支撑了多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医疗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央国企的私域数据资源广域调度,验证了技术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乘数效应。
论坛上,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于硕介绍,大赛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主题,设4大赛道、17个赛题,涵盖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政府、产业协同、基础设施等领域,旨在挖掘数据要素高价值应用场景。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级数据生态共建,城市数据运营共同体(CDOU)正式成立,首批成员涵盖全国各省市区22家城市数据集团。该共同体由各城市大数据局和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指导,聚焦破解单城数据场景碎片化、应用低效化等瓶颈,探索跨区域数据资源协同开发与标准化运营模式。依托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秉持“场景共享、互信互惠”的原则,构建全国首个专注于城市级数据运营的协作网络。未来将持续引入城市数据运营方,通过跨城市数据应用场景共享互通机制,开创城市数据运营的崭新局面。
《可信数据空间产业互联场景案例报告》正式启动。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介绍报告编制背景时指出,可复制的数据空间场景须具备四大特征——可信技术底座、产业互联推动力、生态协作机制、标准与制度创新。报告将联动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大赛,挖掘“场景驱动-技术突破-模式验证”的标杆案例,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方法论支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