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连信数字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心理应用大模型——“洞见人和大模型”数据资产组合的价值化认定。经专业评估,该数据资产价值3.65亿元。
专家认为,需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对数据产品进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做强做优做大数据产业。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重要一环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根据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数据资产定义为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合法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这类资源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可进行计量或交易,能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资产的特征是来源合法性、正向经济效益性、可计量性和可分割性,变现方式包括公共数据开放、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化民生服务等。
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企业需要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和数据资产化三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李强在署名文章中提到,“资源化”是赋予数据使用价值的过程。“产品化”则是指数据在具备了普通商品的属性后,可通过交易流通带来经济回报,获取交易价值。“资本化”则重点关注数据的资本属性,尤其强调数据在资产化过程中衍生的金融功能。当拥有了与金融资本一样的流动性后,数据就能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自由流动,使其价值进一步得到扩展。
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业务拓展皆有裨益,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数据资源入表将倒逼企业完善数据治理和管理体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解决当前经济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雷宇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数据资产入表负责人黄敏洁认为,数据资产化并非完成表面的财务入表工作即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企业组织流程再造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打造数据产品竞争力。
数据资产入表也为多类主体开拓了业务范围。李强认为,数据资产入表能为地方财政转型提供新方案,探索从传统的“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转型,全面提升政府数据资产的运营和变现能力,形成新的财政收入来源。金融机构能够在数据资产估值定价、交易中介、质押融资和证券化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强化数据资产配置和变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据资产入表对于打破横亘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壁垒意义重大,能够有力地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喜荣认为,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数据能够进行买卖、交易以及抵押,进一步促进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让更多的企业获取并运用数据,助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十余家上市公司已“尝鲜”
数据资产入表是大势所趋。当前,各方持续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可行路径,加快推动数据入表的实施进度。总体上,上市公司表现相对谨慎,城投公司更为活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显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18家公司在一季度财报披露数据资产,共涉及金额1.03亿元,其中无形资产项下0.79亿元。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诗介绍,率先实施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企业多集中在钢铁、港口、电力等传统行业,电信运营商、银行等数据资源富集行业的企业还没有见到大的动作。上述18家公司的市值均在500亿元以内,披露金额均低于5000万元。
《跟踪报告》显示,数据资产入表之后对企业财务指标与市值的影响有限,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普遍较小,对部分企业利润率的影响较大。比如,有2家上市公司在资产数据入表后,利润率提高超过10%。
城投公司和类城投企业对于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更为积极。据统计,一季度,有22家城投公司和28家类城投国企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其中,已有5家城投公司和7家类城投国企凭借入表的数据资产获得银行授信。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紫敬认为,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具备足够的资本驱动力接过土地财政的大旗。
各地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数据资本化,围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积极开展数据资产融资授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开报道的银行数据资产融资或授信总额已接近5亿元,其中2023年约为2.7亿元,2024年超过1.9亿元。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南、山东、江苏、贵州、黑龙江、广东、浙江、四川、山西、江西、广西等地的商业银行已落地首单数据资产融资。
数据资产融资授信需要企业、数据交易所和银行三方协作。比如,今年2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资讯通”数据资产完成入表,在广州数据交易所落地融资对接服务下获得中国工商银行授信500万元,这也是广东首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案例。
部分地区正在组建地方数据集团,推动政企合作,盘活本地数据资源。比如,6月24日成立的常州数据集团与常州市数据局签订了公共数据授权协议,与常州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与东软集团、阿里、华为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与奇安信、神州网云、江苏网擎、江苏瑞新等数据安全企业签订合作盟约。
政策体系将逐步完善
作为一种新兴资产,数据资产相关的规则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但仍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杜平表示,当前数据资产的价值化和管理面临三大主要难题:数据资产入表还存在会计核算合规性以及一些制度性障碍;数据资产商品价值的实现缺乏完善配套的市场交易制度及规则;在对数据资产的统筹管理方面,距离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好的目标还有差距。
对于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具体操作细节,目前暂无统一的法律规范指引。北京亿信华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毛大群建议,可由行业协会或权威机构牵头,制定一套通用的数据资产入表标准和指南,明确数据资产的定义、分类、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
北京、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已出台相关地方或团体标准。以北京为例,2024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推进《数据资产登记指南》《数据资产质量评估指南》等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相关行业组织也在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入表的规范化。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去年底就制定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规范数据资产评估执业行为,保护资产评估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8月2日,2024全球数据资产大会在厦门举行,会上发布了《数据资产政策宝典》《数据资产生态运营图谱》等知识成果。
针对公众关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财政部资产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公共数据资产具有国有或公共属性,为避免资产流失和公共安全风险,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对全口径数据资产作出共性指导的基础上,有侧重地针对公共数据资产管理作出单独规范要求。针对数据安全问题,《指导意见》在多个环节作出要求。比如,《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要求和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可授权运营主体对其持有或控制的公共数据资产进行运营。授权运营前要充分评估授权运营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明确安全责任。
国盛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刘高畅认为,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数据有望成为政企报表及财政等收入的重要支撑,后续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易流通、收益分配、试点等规定有望陆续推出。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