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数据局等部门举行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目前我国在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方面已取得成效,其中,能源央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有益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全国数据系统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制约数据流通交易、开发利用的因素逐步减少,相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基本都有了较为明晰的解决方案、较为丰富的工具箱、较为科学的方法论。
2024年以来,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出台了21份政策文件,搭建起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统一开放、繁荣活跃的数据市场也正在加快构建。据测算,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刘烈宏表示,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也已有了长足进展。2024年,我国数据资源生产总量同比增幅预计超过20%。国家数据局正推动研究制定41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
下一步该如何释放数据活力?刘烈宏提出,要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其中,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要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他说:“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同时,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刘烈宏指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是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未来将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其中,央企充分发挥了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作用,推动数据要素释放“乘数效应”。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创新数据管理体系化建设,打通了“能源数据血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围绕“数据要素×绿色低碳”,以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发展;中国海油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进表示,中国海油始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助力第一曲线的“助推器”和谋划第二曲线增长点的“新引擎”,以数智赋能为导向树立从点到面的“三根标杆”:一是“多点开花”的现场智能生产标杆,二是“多线偕举”的场景数据应用标杆,三是“全面铺开”的企业转型升级标杆。
“中国海油将从海洋油气开发向海洋能源融合开发、新型海洋工程、海洋信息数据服务保障等领域拓展。我们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持续构建多模态融合的高质量数据集,实现从‘集成看数、管理用数、智能问数’到‘决策靠数、心中有数’的价值跃升。”俞进表示,下一步,中国海油期待通过统筹和协同,以自身数据统一市场助力搭建全国的海洋数据服务统一大市场,有效助力海洋能源领域国际国内“双循环”互促发展。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丁涛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将持续聚焦强化数据底座、拓展场景应用、推动生态共建三大方向,在煤电清洁高效、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打造更多标杆案例,推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正深入各行业、各领域,释放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刘烈宏说,目前,国家数据局正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制度和技术双轮驱动、协同发力,保障数据流通“有规可循”“流通可溯”,为数据“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铺路”;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促进中文语料积累和有效利用,为助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筑基”。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