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阿里帮小米省了400万元,因为小米在选址落地时不需要做尽调了。”这句玩笑话,让小米华东总部70天落地江苏南京建邺高新区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事。
说来话也不长。在小米落地的4个月之前,2017年6月23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落地建邺高新区,是除了北京和杭州总部之外最大单体体量的产业园区。落地之前,阿里花费大概400万元,对江苏省所有地方做了一个包含产业政策、营商环境、人才和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尽调,建邺排名第一位。源于头部企业的“链式效应”,这之后,企业纷纷涌入。截至目前,建邺高新区已集聚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南京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53家。
在这块8.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字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城市经济版图:2012年,这里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7亿元,2022年则突破千亿元。到2024年,这里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企业类型包括数字资源、数字技术、
数字服务、数字应用、数字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等,覆盖数据产业上下游全链条。2025年1月17日,为打造南京科创版图升级的“展示窗口”、汇聚顶尖创新要素的“中心地带”,建邺区汇集区域资源,正式启
动中央科创区建设,充分把握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以数据要素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青奥组团”和“鱼嘴组团”为主承载区,推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和人工智能企业向河西南集聚。
这块土地到底有何魅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又提供了怎样的服务,让企业不仅“驻”下来,还“驻”得好?又如何推动产业资源集聚成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近日走进建邺高新区,探寻其中的奥秘。
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活园区发展动能
2001年,南京市决定在秦淮河以西打造城市发展史上首个先整体统一规划、后组织实施建设的区域——河西新城。该新城以土地开发为先导,新城建设、产业布局和人口导入齐头并进,而建邺高新区就位于河西新城的核心区域。
2017年12月,按照《南京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采用“一区多园”模式,由新城科技园、江东商贸区、中央商务区三个园区组成南京新城高新区。2019年10月,建邺高新区以新城科技园为主体先行先试,在全市15个高新区中率先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用人自主、分配自主、决策自主和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的“三自主一剥离”改革。此次改革以“松绑、放权、赋能”为核心,推动园区放手干、大胆试、可容错,持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2021年6月,入选全省开发区规范化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试点名单。2022年7月,入选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第二批实践案例。
历经多年精耕细作,建邺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平台集群加头部企业矩阵的独特优势,引育了53家市级总部企业、一批全国互联网头部企业,集聚超8万名高端人才,形成信息软件、智慧物流、数字文娱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先后获得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版权示范基地、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南京游戏谷等8项国家级示范园区称号。2025年3月,在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中,跻身全国第36位,南京市第1位。
2024年7月25日,南京市与建邺区共建的南京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外口岸异地通关数据归集,标志着建邺区企业从平台申报后,无需再到上海备案,就能从上海口岸直接出关,着力破解了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痛点堵点。2024年7月29日,全国首单“智慧停车分析数据”和南京首单实时动态“车路协同数据”在建邺挂牌交易,标志着数据从资源向资产的跨越,这一改革举措破解了数据确权与定价难题,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建邺样本”。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已经全面融入经济价值创造,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4年9月,建邺区发布《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3年投入10亿元产业资金,目标汇聚10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形成100个示范应用、集聚100家头部企业,推动数据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这一政策不仅覆盖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全链条,还支持“数算模智”融合发展和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头部引领+生态协同”构建全链条集群
“这是我们的智慧农业(3.330, 0.00, 0.00%)系统,就是通过‘雀眼采集盒’自动搜集植物生长相关指标要素,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汇聚处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实现‘调控—自动学习—交互优化—再调控’循环,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记者走进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服设计院”),瞬间被充满设计感的元素吸引了目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智慧农业系统在高端植物养植、特殊场景绿化、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应用,可有效提高效率、提升经济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而上述场景作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之一,仅是建邺高新区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集聚成势、创新要素高效流通,建邺高新区打造了主城区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南京数智城。截至目前,南京数智城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1800家,形成数据资源、技术、服务、应用、安全等六大产业集群。
缘于头部企业的“链式效应”,自2023年南京数智城开园以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华为(南京)开发者创新中心等相继落地,吸引竹云科技、数字冰雹等14家生态伙伴入驻,形成“1+N”的协同创新网络。2025年3月,华为江苏生态伙伴大会在建邺召开,500余家企业参会。建邺区委书记姜宸现场承诺,对于总部或研发、销售、结算中心落户建邺的华为生态企业,采取“一事一议”重点支持。在头部企业之外,建邺通过黑马华东数字经济加速基地等平台培育创新土壤。该基地采用“产业加速+创投基金+基地运营”模式,累计辅导高企申报18家,孵化出零浩网络等细分赛道领军企业。后者凭借“智通物流大模型”,将社会物流成本降低20亿元。
记者在园区采访发现,南京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苏交科(8.760, 0.00, 0.00%)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标杆企业也已落户于此。阿里中心正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方向,联动小米、恒生电子(25.830, 0.00, 0.00%)等链主企业,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汉卫研究院研发的AI药物筛选系统,苏交科集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突破,集中展现了建邺高新区在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上的深度融合。而作为中国通信服务公司战略核心单元,中通服设计院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定位于“智慧服务创新型企业”,以中国通服智慧城市工程院为载体,完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项目,智慧城市总承包建设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发展数据产业,这里风景独好。在建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建邺发展数据产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应用领先。
全周期陪跑让企业一切“莫愁”
自古就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湖就在建邺,而“莫愁”二字也正好契合了建邺高新区管委会服务企业的内心表达。
和其他地方相比,建邺高新区的服务很“差异化”。这里建成了南京市首家“亲清·政务港”,将24个部门的六大类共1100余项权力事项和政务服务下沉园区,实现多部门“联审联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70余名“小莫”专员提供全周期服务,“建邺‘小莫’服务全程陪伴企业成长”案例获评南京市作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全国首家法律服务产业园落地园区,集聚金杜、德勤等百家机构;和“白天繁忙、夜晚冷清”的高新区相比,这里的夜生活很丰富:推进“西城·夜未央”24小时消费街区项目,开设插花、普拉提、射箭等夜校课程,举办萌宠游园会、露营生活节等各种活动,充分丰富园区员工下班后的夜生活;公办托育园解决带娃难题,为创新主体来“邺”留“邺”提供强有力保障……这套“带娃莫愁、融资莫愁、发展莫愁”的服务“组合拳”,让企业“轻装上阵”。
此外,高新区还汇编《惠企政策服务手册》,将省市区各条口分散的政策做到一表清,提升企业使用便捷度,保障企业享受政策充分度。累计发布应用场景44个、总投资额超4.6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合作需求超135项,助力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推广“信创消费券”“模数券”等惠企政策,加强示范应用场景培育建设,以应用场景提供替代纯资金扶持,首批共15家企业领取到信创项目扶持资金,总额超过1500万元。修订更新科技创新政策、科创载体考核管理办法、新研考核管理办法,创新制定创新积分管理办法、产学研支持专项管理办法共计5项制度,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累计组织120余家园区企业参加“校招直通车”专场招聘会,提供2103个就业岗位,助力企业招才引才。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持续做强“金融+数字经济”主导产业。这里集聚华泰证券(15.510, 0.00, 0.00%)、苏宁银行、紫金农商行等金融法人总部20家,持牌金融机构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近190家,金融类机构超1800家。打造金鱼嘴基金街区,连续4年荣登全国TOP10榜单,自2021年4月“金鱼嘴每日路演”品牌发布后,举办活动超1000场,吸引项目超2500个,投融资撮合超80亿元,助力众多创新项目在建邺落地,吸引越来越多金融和投资机构入驻。吸引头部数字经济企业布局区域总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近600亿元。
去年以来,建邺高新区推出全新企服品牌“莫莫智汇派”,以专家答疑、圆桌沙龙以及标杆企业参访等多种创新形式,为企业提供深度学习和培训交流的机会,“莫莫”下午茶活动探索带领企业走出南京,走进标杆企业华为总部学习参访,撮合园区内企业间业务,将政企对接扩展到企企对接,成为业界交口称赞的示范案例。
改革引领未来,数据重塑动能。建邺高新区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创新、生态聚合、场景应用和制度突破,不仅实现了从“数据孤岛”到“要素流通”、从“政策洼地”到“制度高地”的跨越,更成为全国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邺高新区的崛起印证了一个真理:在数字经济时代,谁能在改革中率先突破制度藩篱、构建开放生态,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战略的深化,建邺或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数据力量”。
(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