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三款人形机器人吉祥物琮琮、莲莲和宸宸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作为吉祥物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上,为体育赛事注入科技元素;刚刚举办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吹响了人形机器人“集结号”,展场里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迎宾、倒水、浇花、扫地、照顾老人甚至还能自我学习;在工厂,“机器人同事”忙着完成搬运、装卸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上下楼梯、起立蹲下或进入狭小空间作业也难不倒它们……当前,“头脑”发达、“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被视作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人形机器人聚力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划重点”“指方向”。
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形机器人价值千亿的“机遇之门”正在开启。“我觉得这个需求也许会达到100亿台,这是一个令人疯狂的数字。”在2023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谈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场需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这样表示。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
发展人形机器人不仅是市场的选择,更是对未来科技的战略布局。工信部表示,人形机器人反映了当今世界智能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在我国,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导意见》提出,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
“我国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提出更高要求,有望借助人形机器人全面提升。”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创新研究部主任孙鑫如是说。在智能化方面,人形机器人构筑传感、交互、移动的新平台,进一步汇集、处理工业数据,提升跨场景任务的适应性;在绿色化方面,人形机器人以精细操作为典型特征,将助力制造业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在融合化方面,人形机器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都具有应用潜力,有助于促进全产业的创新要素整合,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前瞻布局产品服务体系
人形机器人不仅能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热动力”,也能成为服务民生的“暖宝宝”。《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显现,长期来看劳动力供给不足,亟须人形机器人补充缺口,弥补未来生产生活需要。”孙鑫表示,“另一方面,特种行业岗位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持续威胁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重复、繁重的工作消磨劳动者的精神,对人形机器人的替代需求与日俱增。”
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中,基本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之相应的是人民群众对情感陪伴、专业护理、娱乐互动等服务的要求显著提高。人形机器人作为最接近人类形态的机器人,具备从“冰冷的机器”转变为“温暖的人”的天然优势。
推动核心技术融合创新
打造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优势已成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共识。美国提供1.25亿到1.4亿美元支持机器人基础研究,欧盟为相关项目投资1.8亿欧元,韩国投资2440亿韩元用于机器人制造和研发。
在全球科技企业的竞技场上,巨头纷纷将前沿技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特斯拉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等技术用于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实现视觉自标定、颜色分拣、单脚保持平衡等能力;微软将ChatGPT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让机器人更加拟人化;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人形机器人,借助其最新的动力系统已经能载重、下蹲,甚至通过跳跃方式跨过障碍物。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拥有强大的生产基础和制造能力,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虽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将人形机器人打造为我国新的代表性科技产品。
对此,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跨领域融合创新或将成为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孙鑫建议,人形机器人可搭载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促进感知向认知跃升,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迈进;人形机器人能成为元宇宙虚实交互的媒介,提供由数字世界跨时空作用现实的途径,成为工业元宇宙的重要支撑;人形机器人还能成为脑机接口的连接终端,为病患提供健康躯体,推动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以人形机器人为牵引的高新技术融合式创新,有望加速我国未来产业的集成式突破,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来源:人民邮电报)